文史资料
建国路的变迁
来源:
区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09-02-10 16:16
建国路,南起望江路,北至朝晖路,原系吴越国罗城东城墙所在,是纵贯杭城东部的交通要道。自南而北称建国南路、建国中路、建国北路。
建国南路,自望江门起至清泰街,古为小道,南宋建东花园(富景园),有大池,名百花池,故元朝时称百花池上巷,讹名白花蛇散巷;明朝时称板儿巷,因巷多木作坊;清时将此巷划分为三段,分别为上(望江门直街至姚园寺巷)、中(姚园寺巷至福缘巷)、下(福缘巷至清泰门直街)板儿巷;抗战胜利后始名建国南路。
建国中路宋时称小粉墙,明时称崇新巷,清时分段称石牌楼(清泰门直街至葵巷)、小粉墙(葵巷至西横河桥)、金洞桥(西横河桥至叶家弄)、普安街(叶家弄至庆春路);民国时统称东街路,抗战胜利后改名建国中路。
建国北路自庆春路至艮山门,明时称艮山门大街(东大街),又称东街;民国23年(1934),中段(石牌楼、小粉墙、金洞桥、普安街)与北段(东街)合并统称东街路;抗日战争胜利后始名建国北路。1954年,建国北路从艮山门向北延伸,跨运河至朝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