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
沈括和《梦溪笔谈》 来源: 区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2-07-08 18:15
    余杭安溪的沈括墓,我去过两次。一次是2006年参观市公安局所属的强制解毒所后,简单地去转了一下。另一次是在2008年四月中旬,民革杭州市书画支部组织慰问杭州市安康医院的公安干警,这是一批为了维护社会安定、整天与精神病人打交道的特殊战线上的战士。完成了慰问任务后,顺便来到该院内的沈括墓,来此处的人不多,十分安静。沈括墓发现于1985年,2001年进行了维修,近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出资铺平了通往墓区的道路,两边整洁干净。安康医院内为病人休闲而建的公园,风格美丽且高雅,正好与沈括墓区融为一体。沈括墓依山而建,墓上长出了一片翠绿的青草,墓碑上写着“宋故龙图阁直学士沈括之墓”十二个大字,墓道两侧立着一对石羊和一对石马,还有两个没了头的石翁仲,据说毁于“文革”中。
    沈括(约1031——1095年)北宋科学家。字存中,钱塘(今杭州)人。曾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担任过翰林学士兼管理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三司使等重要官职。晚年以平生见闻,在江苏镇江撰写了被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一本有关历史、文艺、科学等各种知识的笔记文学体裁。因写于润州梦溪园而得名,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
    现存《梦溪笔谈》分为26卷,分故事、辩正、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个门类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药和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沈括学问博大精深。“石油”一词就是他在《梦溪笔谈》首次提出,并且沿用至今。据说有一次,许多人议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诗,认为白居易写错了,理由是该诗写于唐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那时花已谢,可沈括却认为,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深山里气候比较寒冷,所以桃花比平原开得迟,白居易尊重事实,没有写错。
    还有一次,一些人看开封相国寺里一幅壁画,壁画上画着乐管队在演奏。有人说画家画错了,理由是管乐演奏者吹“4”字音,可那个弹琵琶的手指不在“4”字音的上弦而是掩着下弦。沈括仔细琢磨后,钦佩地说:这画家太高明了。弦乐同乐管是不同的,吹奏管乐,手按什么部位就发什么音,是同时的;弹琵琶就不同了,手指先拨弦,然后才发音。也就是动作要比声音早。所以演奏乐管的人在吹“4” 字音时,弹琵琶的人手指已准备拨下一个音了。在场的人无不为沈括的高见而折服。
以上两个例子,足以说明沈括博学多才。难怪时隔千年,国际上还以沈括的名字来命名小行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