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
初探“望仙阁下古灶房”
来源:
区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2-08-10 18:18
鼓楼在南宋时名为朝天门。日前,在鼓楼东南侧建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望仙阁”。据说,建“望仙阁”是为了保护阁下南宋时期的遗迹——“古灶房”。
于是,对南宋时“古灶房”发生了兴趣,遂想探个究竟。为了解“古灶房”发掘时的情况和见闻,特意拜访了杭州市考古所唐俊杰副所长。他告诉我,“古灶房”遗迹是在2010年5月发掘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青瓷、白瓷、青白瓷、青花瓷等瓷器的碗、盘、炉、洗、瓶、觚、簋、盆、罐、钵、盅等等餐饮瓷器。这些瓷器经鉴定是产于龙泉窑、越窑、景德镇窑、定窑。同时出土的建筑物有青砖、板瓦、长条砖和鸱吻。还出土了咸平通宝、皇宋通宝、元丰通宝、淳祐通宝等北宋和南宋时期古钱币100多枚。经考古断定,这是南宋时期的“古灶房”,大小灶头还留有用火痕迹。由于有这么多与餐饮有关的瓷器出土,首先让人们想到的是,这“古灶房”当与餐饮有关。目前,中山南路正在兴建餐饮一条街,有这一南宋时期的“古灶房”遗迹的发现,难道早在800多年前,这条街上的餐饮业就相当繁盛了?
唐俊杰副所长又告诉我,他也查阅了不少史籍资料。“望仙阁”现在所处的位置,在南宋时期属怀信坊,也叫糍团巷。陆游的一个儿子曾在这带住过,陆游还写过一首诗。唐副所长说,对 “古灶房”遗迹,后来,再未做进一步的考证。他又说:若能解开“古灶房”的来历,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要解开这“古灶房”的来历,应从哪里着手呢?由于有这么多餐饮瓷器出土,按常理来说,应与餐饮有关,于是就从餐饮入手。在南宋吴自牧撰的《梦梁录》“铺席”的一文中查到:“朝天门戴家鏊肉铺”和“朱家元子糖蜜糕铺”两家店铺。一家是来自中原的“烙饼嵌肉”、一家是本土的“元子糖蜜糕铺”。 经推测,这两家与餐饮有关的食品店铺,是不太可能会用这么多种瓷器的。同时,在房顶的屋脊上也不太可能饰有“鸱吻”这种建筑构件的。
随后,又查阅南宋《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并把这几本南宋书籍再看了个遍。《淳祐临安志》的“厢隅”中记载:“临安城九厢……右一厢在朝天门”。 “右一厢所管的坊巷有孝仁坊、登平坊(相府坊)两坊在和宁门外西东;寿域坊(太庙南,粮料院巷);天庆坊(即天庆观巷);保安坊(太庙巷);怀信坊(糍团巷);长庆坊(忠清庙巷),以上在大街(御街)东西。新开坊(清平巷转东上抱剑营);常庆坊(都税务南柴垛桥巷);富乐坊(荐桥西)等十坊”。继而又在《梦梁录》的“防隅巡警”一文中查到:当时在临安城内东、西、南、北,上、中、下隅及各城门附近都设有“防隅官屋”及“望楼”,计有33处(其中防隅官屋23处,望楼10处)。又据《淳祐临安志》载:每个“防隅官屋”配置兵员是不等的,从102人至500人,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防隅军。朝天门里的“防隅官屋”配置的兵员102人。《梦梁录》载:“右一厢”在朝天门,近官府坊巷,二百余步,置一军巡铺,以兵卒三、五人为一铺。遇亱,巡警地方盗贼烟火,或有吵闹不律公事投铺,即与厢察觉,解州陈讼。盖官居府以潜火为重,于诸坊界立防隅官屋,屯驻军兵。及于森立望楼,朝夕轮差,兵卒卓望。如有烟焰处,以旗帜指其方向为号,亱则易以灯。如朝天门内以旗者三,朝天门外以旗者二,城外以旗者一。则夜间以灯如旗,分三等”的文字 。还有“右一厢朝天门里,望楼在长庆坊”的记载。
从南宋的《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和《梦粱录》的文字记载中,都提到了朝天门里设有“右一厢”和 “望楼”、“巡警”、“防隅官屋”。并点明“防隅官屋”设立“于诸坊界”的位置。恕我推测:现今与鼓楼(朝天门)近在咫尺的“望仙阁”下,所发现的“古灶房”遗址,特别是“鸱吻”建筑构件的出土,说明这处建筑物是“防隅官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古代时“鸱吻”一般是用于宫廷、庙宇、官府等建筑物上的)。而且这 “右一厢”的“防隅官屋”,屯驻军兵人员的主要职责:一是防火,二是防盗,三是调解民事纠纷,四是指派望楼旗(灯)手,五是分派和管理巡铺的巡警……这102人的办公和生活起居,需要一定规模的“防隅官屋”来安置。今天在“望仙阁”下看到的“古灶房”里两只大水池和大小灶头,看来也是与这102人的生活配套所需要的;同时“古灶房”出土的大量瓷器,则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明,很有可能就是供这102人使用的物证;“古灶房”里还有一根断石柱,说明这座官屋的建筑是够气派的(也可说石柱是起到防火作用的);“古灶房”出土的古钱币,则更能说明这“古灶房”是南宋的遗物。
又据《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和《梦粱录》记载来推测:“望楼”设置在长庆坊,而“望仙阁”下“古灶房”地处“怀信坊”的位置,两坊正好面对面,一旦“望楼”上旗(灯)手发现险情,旗(灯)一挥,在“怀信坊”的“防隅官屋”里的兵员(巡警)可以及时赶赴险情处去处置。再一方面,“右一厢”的官府坊巷,二百余步,置一军巡铺,以兵卒三、五人为一铺。从“怀信坊”的“防隅官屋”里的兵员(巡警)至巡铺是比较近的,也是便于管理的。同时,也说明这一带的防范是比较严密的。因此,“望仙阁”下“古灶房”很可能是南宋时候的“防隅官屋”。
“望仙阁”下“古灶房”的发现,使人们获知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一些城市管理方法。“防隅官屋”的建置相当于将防火(消防)、防盗(公安)、民事纠纷(民政)合在一个部门来管理。同时通过对“古灶房”的探索,它不但传递了历史的信息,更为古都杭州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