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
慈云岭石刻造像
来源:
区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3-02-17 18:54
杭州将台山与玉皇山之间有慈云岭相连。慈云岭南北走向的山道,串起钱塘江滨与西子湖畔,系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组织杭州民伕,开山劈岩修建。从此,钱塘江边与西子湖畔有捷径相通,给杭州百姓生活带来很大便利。
五代时期,慈云岭古道东边建有资贤寺(永寿院)。古寺遗存到至今的石刻佛像雕造于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真是“吴越珍贵之瑰宝”,人们称为“慈云岭石刻造像” 。是五代吴越国时期佛教文化的精华,具很高的艺术价值。
慈云岭造像的主龛高1.5米、宽10米、深1.5米。弧拱型龛楣,共有石刻造像七尊。中间为阿弥陀佛,身披袈裟,袒露右肩,仪态端庄,作禅宗形状。背后有宝珠形的顶光和身光,边缘处装饰大焰纹,呈古禅坐姿。右侧是大势至菩萨,左侧是观世音菩萨,都作全跏趺坐姿。这左右两佛均是阿弥陀佛协侍,合称为“弥陀三尊”。观音头戴宝冠,胸佩璎珞,右手持杨柳枝。大势至宝冠高髻,面相和善,笑容可掬。“弥陀三尊”的两旁为两尊菩萨立像,金刚力士立像,穿戴盔甲,右手执长柄宝钺,左手作无畏手相,威风凛凛。“飞天”神,手举花束,向阿弥陀佛飘然而来。龛楣镌雕七佛,均作全跏趺坐姿,莲花座下,呈现祥云冉冉。龛楣左端有文殊菩萨骑狮浮雕,右端有普贤菩萨骑象浮雕;并有侍者各作恭立膜拜状,均栩栩如生,形态逼真。
北面有龛地藏王菩萨的石刻造像,龛高2.6米。宽2.33米,深0.8米。佛像作半跏趺坐姿,右腿盘曲,左腿踏着莲花。地藏王菩萨光头大耳,容相安详。龛楣镌刻“天道轮四”浮雕,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慈云岭石刻造像,继承了晚唐时代的艺术风格。是五代吴越国时期遗存的艺术珍品,杭州佛学文化之宝贵遗产,是难得一见的千古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