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
上城古海塘考略(下) 来源: 区政协办 发布时间: 2017-01-18 15:35

四、钱鏐筑塘捍海考

1、文献记载的钱鏐“始筑捍海塘”

   《钦定四库全书·吴越备史卷之二》之“钱镠始筑捍海塘”文(图11)如下:八月,始筑捍海塘。王因江涛冲激,命强弩以射涛头,遂定。其基复建候潮、通江等城门。初定其基,而江涛画夜冲激沙岸,版筑不能就。王命强弩五百,以射涛头。又亲筑胥山祠,仍为诗一章,函匙置于海门。其略,曰:为报龙神并水府,钱塘借取筑钱城。既而潮头遂趋西陵,王乃命运巨石盛以竹笼,植巨材捍之。城基始定,其重濠累堑,通衢广陌,亦由是而成焉。       

《吴越备史》钱鏐“始筑捍海塘”的文献记载,既表达了钱鏐筑捍海塘的坚定信念,又极具神话色彩,命强弩五命,以射涛头。又亲筑胥山祠(即吴山伍子胥之伍公庙)同,还写下一首诗装在一盒中,用铜锁锁上,面对大海,诗中有“为报龙神井水府,钱塘借取筑钱城”之句,潮头遂向对岸萧山西陵(今西兴)钱鏐下令运巨巨盛在竹笼,以巨木打椿塘基方稳固,最后“重濠累堑,通衢广陌,亦由而成焉。”

这一段文献记载,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历史信息:钱鏐治杭二十年间三次筑罗城,从首次公元890年筑夹城,二次893年筑罗城,到第三次910年“始筑捍海塘”,“强弩以射涛头”,“巨石盛竹笼”,“植巨材捍之”,是在城南通江门,城东第一门“候滩门”,海塘稳固后,城墙城门外,“城基始定,其重濠累堑,通衢广陌”,有了钱鏐的创业,杭州府有了四通八达广大的阡陌平原。

钱鏐筑捍海塘,是先有城墙,再在外筑捍海塘。如此,隋唐城墙,特别是南、东滨海之城墙,应有捍海塘功能。钱鏐在城墙外再筑捍海塘,捍海塘外,还有“重濠累堑”,再外“通衢广陌”,宋明清以降,杭城钱塘江,海塘不断向南延伸。

文中《赞宁传载略》中写及“江心有石,即秦望山”,以后的文献之不载。说明开平后秦望山已不存。

2、考古彰现钱鏐“筑塘捍海”千年历史

1983年初,杭州市南星桥凤山道口附近的江城路立交桥施工现场发现五代钱氏捍海塘遗迹。同年7月24日至8月20日,考古人员对这一重要遗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掘出唐、钱鏐五代、北宋、南宋、明、清,六层堆积是杭州海塘一千年历史。

3、90年前老照片考证钱鏐“筑塘捍海”东亘江干

史载,钱鏐二十年间三次筑杭城“更亘江干”,第三次钱鏐筑罗城的同时,“筑塘捍海”,钱塘(杭州)东面城墙,如何划界,在今杭州何处?

2016年6月初,《浙江海塘志》副主编李永和教授造访我家,讨论浙江海塘史,吾拿出一幅1930年《时事画报》,中有二张相当清晰的标为营造杭州清泰门自来水厂,挖掘出钱鏐“筑塘捍海”大木椿旧影。近90年的老照片拍摄应还要早,大约在1928年或1929年。旧时,杭州市均饮井水,市井多为木板房,近代石库门,砖瓦屋极少,一有火灾,烧毁一片,营造自来水厂是杭州头条大事。资金不足,发行“杭州自来水厂公绩”是国民政府批准的第一号公绩。取水于清泰门外贴沙河的自来水厂是杭州一大盛事,一直由杭州市长周家贤任厂长。

图14、图15是《时事画报》,二幅标为“钱鏐筑捍海”老照片,地点在清泰门外,记载下1000余年前的历史及“东亘江干”。“东亘”在“清泰门外”,则是需考证的。照片是真的,是否就是“钱鏐筑塘捍海”也是要考证的。

查阅大量的文献,北宋、南宋、明、清以降,所有的文献表明,吴越王钱鏐筑罗城七门,中之“南土门”,延续至北宋、南宋、明、清、民国,南大门,即今清泰门。由此,90年老照片,揭示记录下,吴越国古城墙与今所标所存东边海潮、望江、清泰、庆春、艮山五门一致,吴越王钱鏐“筑塘捍海”之海塘在贴沙河一带,城墙、海塘外还有壕沟,再外还有沙地阡陌。

清光绪《杭州府志·卷五·城池·清泰门》曰:(图16)

清泰门   在城正东,内属钱塘,外属仁和,其址即吴越南大门也。宋时门废,有市循其各仿(《康熙志》)南大门门在崇新门外四里(《咸凉志》),旧呼“荐桥门”今呼螺蛳门。

这一条目,非常清楚地表明,清泰门,即吴越南土门,又称崇新门,若桥门,俗呼螺蛳门。这一条目还告诉今人,清泰门内为钱塘县、外属仁和县,包括海潮门、望江门一样,内属钱塘县。按此,这些文献还能纠正一些历史谬语。如今上城区“龚自珍纪念馆”称龚自珍为仁和县人是错误的,连龚自珍全书中龚自珍自称为“钱塘县人”,龚自珍纪念馆称其为“仁和县人”,不知源有何处?

查阅大量的文献,北宋、南宋、明、清以降,所有的文献表明,吴越王钱鏐筑罗城七门,中之“南土门”延续至北宋、南宋、明、清、民国;即今清泰门,由此,90年老照片,揭示记录下,吴越图古城墙与今所标所存东边海潮、望江、清泰、庆春、艮山五门一致,吴越王钱鏐“筑塘捍海”之海塘在贴沙河一带,城墙、海塘外还有壕沟,再外还有河地阡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