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民沈老先生反映:位于西湖区西溪街道的混堂巷几个月前装上了电子门禁,只有沿巷的居民才能进,这给途经此处到巷子一端边上公交车站的其他市民和路人带来极大不便。一条本属交通通行性质的公共道路,作为小区的内部道路来封堵,并不合理。家住该巷附近马塍路武林花园的沈某,说起此事,表示无法理解并有点愤然:“混堂巷是附近不少居民的通行要道。今年6月,巷子的东西两头突然装上了电子门禁,除了里面的住户,其他人都得绕道走。现在去半道红乘车,都得多走10来分钟”,住在附近的居民对此也都有异议:“我们在这里住了20多年,混堂巷也走了20多年,现在不由分说直接封闭,太不尽人意了”。据基层的民情观察员现场察看,混堂巷连通莫干山路和马塍路,是有着道路“毛细血管”作用的城市“支小路””。现在该巷东西两端装上电子门禁,东端铁门上贴有“本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过往行人请绕行”的告示,非巷内居民,想要借道横穿通过,确实不行。原先巷子两头虽安装了铁门的,但是白天可以随意进出,晚上才会关起来。6月初铁门装上了电子门禁,巷内居民需要20块钱配门禁卡,刷卡才可以进去。自此,要去马塍路,不得不绕一个大圈子走天目山路,或者经武林巷绕行。不可否认,对市区的一些住宅小区实行“全封闭管理”后,对于小区内的部分居民,是可以减少些许干扰的。但是,对于发挥城市道路中“支小路”的交通功能、缓解交通道路拥堵、方便群众正常出行,还是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的。正如群众指出的,此类简单化的“画地为牢”、以此来体现小区的“社会治理”,“实在是不太得民心”,“便民少了,不便多了”。
为此,建议:
一是重视城市道路中的“支小路”发挥好“毛细血管”的作用。对一些与小区关系密切的支小路,是否实行“全封闭”,应该慎之又慎,尤其需从城市交通道路“治堵”的大局,多予考虑;
二是目前在市区内,远远不止上述的混堂巷一处存在这种情况。以种种“理由”已经被封堵的支小路,确实还有不少。建议应该由市一级相关部门牵头,对此能够理一理、查一查、管一管。如确属不是“非封不可”的,尽可能不再予以“全封闭”,还路于民,给民以便;
三是应该加强法制观念,凡是经城市规划部门和“地名办”一类机构登记确认的道路(即无路名的小区内部小道除外),如确需封堵,必须经过合规合法的程序报批,防止随意封堵城市交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