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国务院颁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也明确2030年前,要把中医药普及,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2017年11月初,关于在小学校园里推行中医药教育的计划在浙江省得以实施,浙江省发布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中医药与健康》(小学五年级适用),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始在各小学推广。2020年6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共4册),2020年7月《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入选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支持项目(8个入选项目中,唯一一个与中医药文化传播普及有关的出版项目)。
在推进中医药进校园政策执行落地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学校均存在缺乏医学类背景专业老师、课时严重受挤压、中医药课程教学水平良莠不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
为进一步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和浙江省中医药发展战略,助力医药强省与健康浙江建设,同时真正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政策落到实处,除相关部门直接出台相关政策外,校企合作也是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良策,具体建议如下:
一、建立校企合作通道,打通教师资源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且讲究“整体”辩证思维,专业性较高,对教师的专业基础有一定的要求。但目前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较少有中医背景的老师,普遍存在“按课本讲课本”的情况,中医药文化无法深入推广,真正在中小学生心里扎根。所以,“教师”问题是推进中医药进校园政策的第一个难点。
而懂中医,会讲中医的“老师”在哪儿?在高校、在中医医疗机构。所以想要解决中小学中医药文化课程老师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通道,联合中医类或有中医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医医疗机构,以外聘或者合作项目的模式,邀请高校老师、高校研究生/博士生团队、医疗机构医师等定期到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课程,带领中小学生学习更专业、更有文化深度的中医药文化。也可以针对中小学教师定向开发中医药文化课程培训,先培训“老师”,再由老师去教授学生。只有师资力量变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才会更强,从小掌握的中医药文化知识才能扎实。
二、建立校企合作通道,补充社会配套实践
除了课本知识的学习以外,社会实践也是很好的学习与传播渠道。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实践,能更好地激发中小学生学习中医药文化的热情。除了常规的参观中医药博物馆外,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通道,建议中小学与高校、与医疗机构的社会实践基地、第二课堂等,让中小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高校,感染并培养中医药学习氛围,走进医疗机构,认识中医、中药。在政策支持方面,也建议相关部门能牵头制定相关社会实践基地、第二课堂等的认定政策,把校企资源利用起来未教育做补充配套。
三、建立校企合作通道,多样化开发兴趣普及
多样化开发中医药文化兴趣普及方式,可以更好的助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落地执行。如利用医药企业、医疗机构资源,打造中小学百草园或种植基地,让中小学生们亲自种植、培育中草药,在种植的同时了解每一种草药的特性和功效,也可在丰收的时节增加中药炮制的实践体验,让学生们亲自体验从“草药”到“药”的制作过程;也可以利用企业、公共媒体资源,组织中医药文化知识竞赛,以赛促学,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利用医疗机构资源,让中小学生跟老中医学习把脉问诊。
四、借助政府和校企力量,加强中医药文化普及
除了直接深入中小学校园知识培养以外,针对学生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的中医药科普知识泛普及也是很好的传播渠道。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鼓励或联合下属相关高校和企业,制作中医药文化相关的书籍、宣传册、视频等,通过各自渠道去推广传播,也可以借助社区的力量去推广分发,必要时也可以组织一些中医药文化宣讲,正向引导大众了解并接受中医药文化,也提前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打下群众寄基础。